立即下载
汤家岗遗址
2015-12-30 15:45:08 字号:

  汤家岗遗址位于安乡县安全乡汤家岗村,系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典型的原始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遗址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于1977年发现,1978年、1990年和2007年省博物馆和省考古研究所先后三次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050平方米,清理了多处房屋遗址、灰坑和一百多座墓葬,发现了环壕土围、碳化稻米、祭祀人类头盖骨等众多遗迹遗物,出土文物数千件,尤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印纹白陶闻名于世。1996年,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汤家岗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家岗遗址发掘后引起考古界广泛探讨与研究,其资料在国内外报刊多次报道,并被编入大专院校考古专业教材,出土器物精品陈列在省博物馆,并多次在海内外展出。2007年12月,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和安乡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了“考古发现之旅”大型活动,受到广大媒体的关注。考古专家高度评价汤家岗遗址在学术界的地位,指出汤家岗遗址是长江中游、洞庭湖区远古文明的摇篮、白陶的故乡,其文化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标志着安乡人民当时所创造的文明不亚于同时代全国乃至世界任何一种原始文明,它的存在起到了一个文明标杆的作用,具有文化地标的意义。2014年1月,省文物局、省考古所和安乡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了《汤家岗遗址考古发掘报告》首发式暨汤家岗文化研讨会,对汤家岗文化内涵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对汤家岗遗址的保护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上世纪90年代,考古界对汤家岗文化独立命名,肯定了汤家岗作为一种典型文化类型的独特地位。汤家岗文化的基本特征:①出土器物的主要类型有釜、盘、罐、钵、碗,分别都有着鲜明的特点;②其经济形式以稻作农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为辅,同时兼及渔猎、采集等多种经济形式;③其墓地结构与布局的安排、随葬品的组合与数量,都有了某种准则,意味着社会已经按照某种规范来约束个人的行为,这是在彭头山文化和皂市下层文化中所不见的;④该遗址还发现了“环壕土围”,也就是壕沟和土围子配套使用, 主要是用于防御外敌的掠夺,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观点是环壕土围的出现,代表了洞庭湖区环壕到城壕的演变过程,在其背后,则是聚落形态的变化,即从古村落到古城的演变。这些说明汤家岗文化时期的社会分化现象明显,出现了初步的社会分层,有了地位和等级的差异,这种特点对比于以前的文化,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现像。所以说汤家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内涵丰富,特色非常鲜明,以白陶闻名天下,并广泛传播,据考古学家介绍,白陶是以汤家岗为中心,沿长江、汉水、沅水、珠江向南向北辐射,而这也是当时农耕文明的迁徙路线。

来源:

编辑:李欢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