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电台节目《生活小管家》0925
2020-09-25 15:01:32 字号:

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下午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阳光调频1016,安乡人民广播电台,正在为您播出的是生活小管家,我是洋洋。

国庆中秋将至 中疾控发布的最新出游提示来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日在官网发布《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旅行卫生重点提示》,指出当前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游,可正常安排国内旅行,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到四项重点风险提示,一是2020年国庆中秋期间我国境内旅行需要重点注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食物中毒。

二是目前我国境内各地均为新冠疫情的低风险地区,可以正常旅行,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同时准备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口罩等物品。旅游期间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勤洗手,密闭和人群密集处佩戴口罩。

三是目前处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出入境前后可能最长需28天的隔离观察,会严重影响短期跨境旅游的体验。

四是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病、食物中毒。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相关风险的特征及具体预防措施进行了说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截至9月21日,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超过3094万例,累计死亡超过95.9万人;近一周平均每天全球报告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8万例。

我国内地报告从8月21日以来无本土感染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8月29日起至今内地均为低风险地区。

境外疫情此起彼伏、持续蔓延扩散中。美洲区近期报告新增病例数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球疫情最严重地区,每周报告新增病例数约为全球的一半。东南亚区疫情增速最快,每周新增报告病例数将要超过美洲地区,尤其是印度疫情持续明显上升。欧洲地区疫情5-6月略有下降后再次上升、迄今峰值已经超过春季且仍在上升中。东地中海区疫情在8月略有下降后再次上升,季节性的宗教和文化群众聚会、婚礼庆典和其他社会活动导致该地区疫情再次上升。西太区每百万人口的累计病例数和死亡数全球最低,近期疫情相对平稳。非洲地区疫情从7月底出现下降趋势。

主要预防措施:

——我国内地目前均为低风险地区,可以正常旅行,旅行期间要服从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同时准备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口罩等物品。尽量减少去往封闭场所和人群聚集场所,减少聚餐。当本人出现发热症状或其他不适宜旅行的疾病时,应推迟或取消旅行。跨境旅游中,如果目的地要求旅行者入境后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同时我国对入境人员也要隔离观察14天,出境前后最长可能需要28天的隔离观察,将严重影响短期旅行体验。因此建议个人权衡出行时间,尽量避免国庆中秋假期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旅行期间,乘坐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并妥善保存票据以便查询。游玩过程中应有序排队,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封闭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在餐厅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如旅途过程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取消或中止旅行。

——旅行归来,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应自我观察14天,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如果是境外旅行归国人员,应按照我国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者具备条件时、在自愿基础上实行“7+7”“2+1”的管理模式,即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入境口岸海关核酸检测、入境地集中隔离后期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期满后核酸检测。

食物中毒 

5~10月为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在食品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形下,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

我国内地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主要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表现为集体进食同一种或多种受污染或变质食物后,多人集中发病。患者常在进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主要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诺如病毒病 

诺如病毒爆发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爆发疫情发生。近年来,我国报告数起国内外旅行团暴发诺如病毒病疫情。9月以来,全国已经报告超过30起诺如病毒爆发,涉及病例约1500例,无死亡;主要发生在学校。

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主要预防措施: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和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想拥有婀娜身姿?这些小陋习你中招没?

天气渐凉,翻出来以前的牛仔裤,哎呀,提不上了!原本苗条的身材慢慢肥胖起来,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殊不知,只要改掉一些生活中的坏习惯,身材就能保持婀娜如初。

坏习惯1——手机不离手

许多职场女性上班除了看电脑就是看手机,好不容易到了饭点,本该移步食堂或餐厅的时候了,现在连胳膊都不用抬,手指在手机上点点划划一番,外卖就可以送到面前,就连吃饭也在不断地刷屏。最近,巴西和荷兰研究人员在美国《生理学与行为》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研究发现;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容易让人摄入更多热量,不利于控制体重,导致肥胖。手机剥夺了人们许多本来必不可少的能量消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又获取了更多的能量,因此手机是导致肥胖的首恶

坏习惯2——随手一杯奶茶

奶茶不是一种健康饮料,奶茶中含有许多糖分和脂肪,特别含有世界卫生组织严格限制的人造反式脂肪。人造反式脂肪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包括导致血栓形成、影响胎儿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影响生育、易患阿尔兹海默症、引发冠心病以及导致肥胖。广州、长沙等多地食安部门对奶茶的抽检结果显示:有近四成食品添加剂、人造反式脂肪超标。

同时,奶茶中的糖分也不容忽视,很多号称无糖的奶茶,实际上均含有糖分。在检测的样品中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克。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规定的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的建议。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有糖的奶茶中,含糖量更是高得惊人。因此,高糖、高脂的奶茶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帮凶

坏习惯3——不看营养标签

蛋糕、蛋黄派、炸薯条、薯片、炸面包圈、糕点、饼干、冰淇淋等预包装食品均在包装上标注营养标签和成分配料表,我们除了关注保质期外,还要仔细阅读营养标签和成分配料表,譬如成分配料表中标注的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名词都表示含有反式脂肪酸,应该视情况谨慎选择。还需谨防一些狡猾的商家,明明在配料表中标注有氢化植物油,却在营养标签反式脂肪一栏中标为“0”。因此,我们一定要营养标签和成分配料表结合起来看,谨慎选购。

导致肥胖的坏习惯还有许多:不吃早餐、晚餐太丰盛、水果当主食、吃饭狼吞虎咽、爱熬夜、爱吃零食等。让我们从小处着眼,摒弃不健康的坏习惯,才能保持住婀娜身姿。

【资讯】这个生活“小常识”千万别信,好多人都做错了!

谣言扫描器

谣言:烧烫伤可以涂抹牙膏来清凉止痛。

真相:烧烫伤涂牙膏的做法是错误的。牙膏中的薄荷成分虽能让患处暂时感觉清凉,但这样易导致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此外,涂抹酱油、香油、花椒面、凡士林等 “土”方法,不但不利于伤口恢复,还会增加感染机会。发生烧、烫伤后,应立即用凉水冲洗患处,做降温处理,可以抑制高温对皮肤的损伤,降低感染危险;对于有衣物覆盖部位的烧烫伤,应立即用冷水进行局部降温,然后轻轻脱去衣物或用剪刀纵向剪开,用干净的纱布包裹患处,保持其清洁和干燥。如果伤处起了水疱,切勿随意刺破,小水疱可待其自然吸收,水疱较大或严重时要马上就医。专家提示,小面积浅度的烧伤在基础家庭急救后及时到医院处理,较严重的建议立刻就医。(科学辟谣平台)

02最现场

地铁站内,孕妇突然临盆,紧急关头众人携手搭起“临时产房”,展开一场爱的接力。这段接力助产的视频,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9月17日下午,正值下班高峰期,长沙地铁黄兴广场站内一名孕妇突感不适即将生产,接到求助后工作人员迅速在站厅内,铺设毛毯、设置屏风、准备热水、酒精等消毒用品,为孕妇搭起了一座临时“产房”,还有热心乘客送来衣物为产妇保暖。同时,车站利用广播寻找站内医务人员。紧要关头,车站女员工和热心女乘客当起了临时接生员,一起为产妇加油鼓劲儿。

不久,临时“产房”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产妇顺利诞下一名男宝宝。随后,车站工作人员、地铁民警、医护人员和热心路人接力抬起担架,一路把产妇及婴儿送上救护车,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目前,母子二人平安,网友纷纷为工作人员和好心路人点赞,并为“地铁宝宝”取名“铁生”。(央视新闻)

03暖心闻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牵动人的情感,带来温柔的抚慰。日前,在江苏南京,7旬夫妻到医院义务弹钢琴的视频走红网络,引来众多网友转发称赞。多年来,在南京一家医院的门诊大厅,总是能看到一位带着艺术家气质的老人弹奏钢琴,患者们常常能在就诊期间听到从大厅传来的一曲曲悠扬的钢琴曲,也有很多患者和家属在这里驻足欣赏......这位老人就是71岁的崔忠和,他是一名钢琴老师,崔忠和说他和老伴每周都来医院2次,为患者和医护人员义务演奏钢琴。崔忠和说:“我是2010年6月来到医院弹钢琴的,至今已经有10年多了”。

“老伴之前工作忙没有时间学钢琴,退休后和我学了2年钢琴,也到医院做起了钢琴义工,我觉得挺好的”。崔忠和称退休后想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会来大厅听钢琴曲,希望能缓解他们的心情,同时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网友纷纷为两位老人的举动点赞:“爷爷奶奶好温暖”“祝两位老人健康长寿”“被老人的钢琴声治愈”......十年多来,风雨无阻,用音乐“治愈”患者心灵,为你们点赞!

好了,今天的生活小管家在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下期见!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罗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