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下午好,欢迎收听阳光调频1016安乡人民广播电台,正在为您直播的是《生活小管家》我是洋洋。
这5样东西关系再好也不要借!损失的不只是钱......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有朋友问自己借东西的时候。但是,无论你们之间关系再好,这五件东西都要慎借,否则出了什么事后悔就晚了!哪些东西不能随便借呢?为了你的安全,小圈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01私家车借给他人:
四种情况车主需承担法律责任
相信有车一族一定经历过“借车”窘境。朋友向你开口借车,你是借还是不借呢?借吧,怕刮着蹭着,不借吧,又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实际上,随意出借机动车给他人确实要承担很多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你可能就要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遇下面四种情况,借车人也得承担法律责任!
1)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且该缺陷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的;
2)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
3)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因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驾驶机动车的;
4)其它应当认定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的。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朋友借车,应该怎样防范风险呢?
一是查“车”。检查自己的车辆是否存在刹车制动不灵、车灯不亮、胎压不均衡等等影响安全行驶的故障,不要让爱车带病出工。如果你的车辆长时间未维护保养,存在隐患可能,也是不能出借的!
二是查“照”。查验朋友有没有合法驾照,驾照的准驾车型与车辆是否符合,拿着摩托车照想借小轿车开,那是不可以的!
三是查“人”。查验借车人是否能够驾驶,有没有喝酒、有没有嗑药……大家一起喝酒,切记把你的车钥匙放好,不要谁问你借都豪爽地掏出来!如果车钥匙随随便便扔在桌上或放在其他很容易被人拿走的地方,也有可能因为未尽到妥善保管的义务而承担责任!
即使借车也要“分人”,借给靠谱的人,心里会很踏实,即使发生了事故,对方于情于理也会负责到底。切记不可为了一时的面子,发生事后扯皮的事情。
02身份证借用:
小动作,大风险
身份证是每一位公民身份的象征,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办贷款、置房产、乘飞机、炒股票等都需要它,可以说人人都离不开它。有些人对这张“卡片”认识不够,随意出借或将身份证乱丢乱扔,一旦麻烦找上门,才恍然大悟。
借用身份证会有很多潜在的危险,如他人使用你的身份证办理信用卡、过户车辆、注册成立公司等,如果信用卡恶意透支、车辆出车祸陷入法律纠纷、公司欠债破产等,都会给身份证的原主人惹上不少的麻烦,破财甚或承担法律责任也是有可能的。
根据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规定,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至于民事责任,如果明知道借用人是办理信用卡而出借身份证,那就存在过错,而且属于“明知道他人以自己名义”从事民事行为而不予否认的情形,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对于借用人的办卡行为并不知情,办卡人就属于无权代理,属于冒用他人名义从事民事行为,应当由其自行承担还款责任。
所以,出借身份证属于违法行为,可能会为他人从事不当或违法行为提供条件,导致利害关系人权益受损,从而可能会导致本人承担赔偿责任,并会遭受治安处罚。无论是为了自己免受处罚,还是为了避免他人权益受损,都不要出借身份证。
03手机:庞大的隐私库,慎借
以前的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发短信,而现在的智能手机俨然是我们庞大的隐私库,里面有我们无数的聊天记录、照片、浏览记录等等, 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曝光一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十分尴尬和懊恼。此外,大多数人的手机软件常常捆绑银行卡、开通支付宝等跟钱有关的业务,如果他人借用手机,请一定要小心,谨防“丢钱”。特别提醒,即便是二手手机,也应该在完全处理好之后,再借出。
警方提醒,如今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电子钱包,切记保护好隐私,不要轻易借给他人使用。
04医保卡外借:
属于违法行为,家人也不行
也许有些人不知道,医保卡借给别人使用,实际上相当于骗保。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因为医保统筹基金里的钱是广大参保人的钱,你把卡借给没有医保的人使用,说白了是在骗取医疗保障金。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背负刑事责任。
我们知道,投保前需要健康告知,如果你的医保卡曾经借给他人使用,留下了医疗记录,保险公司会默认这是你的过往病史。虽说每家保险公司的核保策略不同,但为了降低风险,避免理赔纠纷,部分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拒保。已经投保的,也可能遭遇拒赔。在申请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会再一次对过往病史进行核查,如果不凑巧发现你的医保卡里有相关病史记录,会认为你没有如实告知病情,对后续的理赔产生不利影响。
05房产证:最好不要外借
借不动产权证的情况有多种,可能是朋友想要拿去注册一个公司,或者是租户说借来申请住房补贴等。但以下风险请一定注意防范。
风险一:被借去抵押贷款
还是那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的不动产权证被借去抵押贷款,而相关人员到期又没有还上贷款,那你就要负连带赔偿的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他到期没有还上贷款,银行将有权对抵押物作出处理,或进行拍卖、转让等,以此获得的款项作为偿还借款人所借款目。
风险二:不知情的状况下被调包
千万别高估自己的鉴别能力,况且大部分人对借出去再还回来的东西并不设防。借房产证,尤其是借原件,千万要注意。
@常德人,新型“客服”来电,你被套路了吗?
客服给您来电,一定多加分辨什么质量理赔,快递丢失退款粗心财务转账,虚假链接求点钱财全部拿走,才知上当受骗
某日,王女士在某网购平台买了一双拖鞋,第二天,她接到了一通“客服来电”。
因为态度和善的“客服”准确地说出了王女士的姓名和所购买物品,且表示要双倍赔款,将信将疑的王女士选择了相信,还毫无防备地把自己接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发给了对方。
这时,“客服”来电再次响起,对方声称工作人员在转账时操作失误,多输入了2个0,希望王女士能如数返还多收到的钱。
此时的王女士依然保有戒备,但经查看短信,发现自己真的收到了一笔5000元转款,于是放松了警惕。毕竟骗子的话,还能真的打款给你吗?
“客服”来电又一次响起,对方称工作人员再次操作失误,错将别人的1万元赔付款打进了王女士的账户里。王女士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善良的她觉得大家都不容易,便同意将多收到的钱返还对方。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了对方的连环套中。
成功转账后,王女士以为没事了。滴滴滴,短信怎么又响了?什么?!怎么会收到一条办理贷款业务的短信?短信显示王女士刚刚在XX贷平台办理了一笔14950元的贷款业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所谓的“客服”非法获取了王女士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个人信息和王女士提供的验证码为其申请了网贷,并利用贷款平台业务短信延迟的漏洞骗其转账。这个因“操作失误”而多转的14950元,根本就是王女士的个人贷款!
至此真相大白,但却为时已晚,无端背上了14590元债务的王女士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
1、接到质量理赔、退款等通知时,应通过正规平台联系卖家。 2、请不要轻易点击带有链接的短信。 3、请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手机的验证码信息。 4、如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报警。
【资讯】美白、抗皱、改善皮肤?敷了这么久的面膜你可能都敷错了
01谣言扫描器
谣言:医美面膜有很多神奇功效。
来源:我们总能听到商家推广医美面膜的各种神奇功效,比如美白、抗皱、改善皮肤……果真如此吗?
真相: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广义的面膜概念里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械字号,一个是妆字号。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名字里不可能出现“面膜”二字,更不可能有“美白”、“抗皱”等词语。而“妆字号面膜”是指涂或敷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擦洗或保留,起到护理或清洁作用的化妆品。妆字号面膜产品不能宣称自身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不能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否则均是违法宣传行为。
所以,“医美”和“面膜”就不可能同时出现,要么叫“××医用敷料”,要么叫“美白/抗皱面膜”,消费者首先在购买时通过产品名称就能分辨商家是否正规靠谱。现在被炒得火热的“医美面膜”即前面所说的“医用敷料”。医用敷料作为医疗器械,是无菌生产,只添加少数几种有效成分。就目前的医用敷料成分来看,正规的医用敷料中没有也不允许添加美白抗皱改善肌肤的有效成分,商家所宣传的美白、抗皱等神奇功效,完全是夸大了医用敷料的作用,误导消费者,打着医美的旗号获取更大的利润。(科学辟谣平台)
02最现场
婚礼举行一半,新郎不见了?!近日,安徽舒城出现了这样一幕,不过,网友却说新娘没看错人。“张医生,有人溺水了,快去看看!” 10月6日中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青年医师张礼刚正在安徽舒城县一宾馆举行婚礼,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张礼刚二话不说迅速跑出门外,发现溺水的是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原来,当天这家宾馆还有一家人正在办满月酒,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男孩玩耍时不慎掉入酒店的景观池里。张礼刚来到现场时,男孩已经被救上了岸。“当我跑出来见到男孩的时候,他面部发乌,生命体征很弱,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心跳都比较弱”,张礼刚回忆说。紧急判断之后,他立马开始为男孩做心肺复苏。大约一分多钟过后,男孩恢复了意识,发出了啼哭,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孩子被家人送医后,张礼刚才返回婚礼现场。落水男孩由于得到及时抢救,现在已经没有大碍。
10月13日上午,男孩的母亲带着他特地来到合肥,给张礼刚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感谢他出手相救的义举。孩子妈妈说:“没有张医生的话,我小孩子讲不好听的话,不一定能及时得到急救,非常感谢张医生”。回想那惊心动魄的几分钟,张礼刚说,之前在媒体上看到很多见义勇为的新闻,觉得施救的人很令人钦佩,而如今自己也“赶上了”。“当真正轮到自己的时候,作为医生,除了救人,我根本来不及想其他的,也许这就是出于职业的本能吧” 。张礼刚说,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也算是给婚礼增加了一个记忆点。
今年30岁的张礼刚来自安徽阜阳,7月份刚刚从安徽医科大学博士毕业,毕业后便进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工作。说到学医,张礼刚表示,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现在看来是经常的,但在20年前还是较为少见,几番周折才确诊,最终病治好了,那时我就感觉医生真了不起”。他说,“接下来还要不断学习,锤炼自己的医术,干一行就要把这一行做精、做细”。张礼刚的举动赢得众多网友点赞:“这是最帅的新郎” “这个男人值得嫁”......医者仁心,祝张医生新婚快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03暖心闻
“仅此一次,望遵守交通规则”。近日,陕西西安交警开出的一张空白罚单引发关注,背后的故事让许多网友感到暖心。10月10日上午,陕西西安,高陵交警大队民警刘晨在执勤时发现医院门口有一辆小车违停,车窗上附了一张纸条解释违停原因:“请手下留情,带孩子在医院看病”。刘晨考虑情况紧急特殊,开出了一张空白罚单,并留言:“仅此一次,望遵守交通规则”,对车主予以警告,而原本违停的处罚是罚款200元记3分。
交警刘晨说,车主留纸条,说明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也很尊重交警的工作,他们随后还和当事车主进行了沟通,核实到的确是带孩子去看病。车主称,孩子在学校突发腹痛,自己紧急开车送医,但当时医院车位已经满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车停在路边,抱着娃就进了医院,在向学校和医院核实情况后,交警确认车主所述属实。
当天中午,车主刘先生从医院出来看见交警的留言后非常感动:“太人性化了,很温暖”。刘先生说,自己知道交警每天在此巡查,也知道这样停放不对,“但很着急,就留了纸条,没想到真的会遇到‘人性化执法’ ”。这张特殊的空白罚单也赢得了许多网友点赞:“有人情味的执法” “谁也不想违停,谢谢交警体谅”。执法有温度,为交警点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收听,下期见!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