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车行天下0617
2021-06-17 10:16:01 字号:

好!为您送上今日车圈早报

//华为智能车云服务通过大众集团KGAS审核

615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方发布消息称,华为智能车云服务继514日通过ASPICE L2第三方认证后,在611日成功通过大众集团APSICE(KGAS) PN(潜在供应商)审核。华为表示,这标志着华为智能车云服务的软件研发质量管控流程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能够满足全球国际主流汽车厂商及一级供应商严苛的质量和开发能力要求。合资车也将用上华为车云?

//长城汽车沙龙品牌定位曝光

615日,沙龙品牌CEO文飞发布致沙龙新伙伴的一封信,该公开信疑似面向加入沙龙品牌新员工发出。该公开信中透露了包括沙龙品牌正式英文名以及品牌定位等信息。不同于此前外界对沙龙品牌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定位的猜测,随着这封公开信的流出,沙龙品牌定位于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车两条技术路线,“SALOON将成为全球第一的氢电双能豪华品牌长城主打氢电双能。

//上汽集团发布全新LOGO及愿景

615日,上汽集团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同时上汽集团Logo也全面焕新,新Logo运用了年轻化、扁平化的设计语言,单一蓝色调和全新的字体,来体现新上汽的动感活力。上汽集团官方称,公司将紧紧围绕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深入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全面发力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一代电动智能汽车,加快向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的用户型高科技企业转型。全面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转型。

//广州开发区投资宝能120亿

日前,宝能集团与广州开发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宝能旗下的宝能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将总部落户广州。此外,广州开发区国企将向宝能新能源战略投资120亿元,双方将联手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一流新能源汽车集团。宝能方面表示,今年8月,宝能旗下观致汽车将推出首款搭载宝能新能源汽车集团iREV核心技术的产品观致REV3联手打造新能源汽车集团。

//众泰汽车预付款 “不翼而飞”

近日,众泰汽车因预付款一事又得到了行业内的关注。资料显示,2020年,众泰汽车按预付对象归集的期末余额前五名预付对象涉及的预付款账面金额为23.93亿元,占比为80.35%,公司以对方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或经营困难无法履约为由,全额计提减值准备。这意味着这笔23.93亿元的预付款就这么没有了。停产还给供应商打预付款?

// 滴滴官方宣布“早高峰拼成0佣金”计划

615日,滴滴出行官方微信发布《写给司机师傅的一封信:关于拼车早高峰0佣金》,宣布自614日起,滴滴将在太原、南京、烟台、绍兴等城市工作日早7点到10点试行早高峰拼成0佣金,并将陆续覆盖到全国范围,所有拼成订单乘客支付的总车费全额给司机。据悉,在早高峰拼成0佣金计划中,司机师傅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乘客总支付的金额、司机全行程实时计价的金额以及各项平台补贴金额,当乘客总支付金额小于司机实时计价金额时,司机依旧按照实时计价获得收入。乘客拼车总车费将全额给司机。

//小米“急”招自动驾驶人才

日前,小米官网针对自动驾驶岗位发布多条招聘信息。不过,除自动驾驶岗位外,暂无其他汽车相关岗位招聘。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这些岗位涉及数据平台、车载基础架构、决策规划、毫米波算法、开发工具、前端平台开发、嵌入式软件以及高精地图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招聘岗位前都加注了显眼的红色字体。而且,这些岗位的招聘地点皆位于北京海淀区。小米造车再提速。

//采埃孚与天瞳威视携手合作

615日,采埃孚与天瞳威视(CalmCar)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高性价比的自动泊车(APA)与自动代客泊车(AVP)系统,计划于2022年在中国整车制造商的车型上实现量产。据了解,双方将以自动泊车和自动代客泊车为切入点,寻求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各种合作项目,为下一代出行助力。采埃孚加速推动自动代客泊车量产落地。

//宁德时代与中国能建合作

615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正式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研发、储能系统产品和产业合作、储能项目以及重点区域市场、国际业务拓展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牢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发力储能领域。

//极氪 001 停止接收意向金

615日,吉利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透露,极氪旗下首款车型ZEEKR 001开启预售至今,2021年的可交付订单已全部售罄。从即日起,极氪将不得不停止接收意向金,而之前下单的车主将在今年10月份开始陆续交付,至于能够交付多少量目前官方并没有明确回应。新用户需等到春节后。

//广州将构建可混行的城市级交通实验区

615日,广州市政府15144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及《在不同混行环境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的工作方案》。《意见》和《工作方案》的通过,意味着广州将构建不同混行比例、车路协同不同参与度以及多种新型出行服务的多维度、综合性、大规模城市级交通实验区(混行试点区),把该实验区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技术和政策创新高地,探索建立针对智能网联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推广的创新性监管措施。自动驾驶汽车有望与其他车辆混行。

//全新捷豹XFL正式上市

日前,全新捷豹XFL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39.98-49.98万元。外观方面,新车格栅、前灯组以及翼子板装饰件进行了优化,尾灯组的灯腔结构升级,整体看上去更加运动。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最大功率分别为147kW184kW221kW三种经过不同调校的Ingenium 2.0T发动机。传动系统方面,均匹配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并带有四驱系统可选。外观焕新,内饰豪华。

深陷维权风波却又销量不减,这半年特斯拉都做了什么?

与一些豪门车企相比,特斯拉成立时间更短、更乐于创新,技术路线和运营方式都更灵活,这是好事。不过,新企业终将慢慢变成老企业,而要想经营得长久,新企业恐怕还需要历练。

特斯拉在2021年上半年可谓是赚足了眼球。一方面,特斯拉在全球市场上都取得了傲人战绩,销量与交付量都属于新能源车第一梯队,吸金能力自不必多说。柏林工厂和得州工厂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预计明年或后年这两家工厂都将投产。另一方面,特斯拉的一些举措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比如在技术方面,特斯拉率先采用大型压铸机,通过铝合金一体压铸成型的方式生产Model Y的底盘板件。特斯拉称这样能将单车生产成本降低20%,业界却说此举会让用户修车成本飙升;再比如,自5月起销往北美的Model 3和Model Y将移除毫米波雷达,转而采用纯视觉环境感知系统,业界却说此举可能让自动紧急制动功能(AEB)失效。

这半年,特斯拉更是面临了恐怕是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机。一边是刹车失灵、转向失灵事件,一边是因为探测能力强而产生的禁入政府机构的传闻,行驶安全性和信息安全性成了人们对特斯拉最不放心的两个方面。

上海车展维权事件后,人们对特斯拉的关注和讨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不少人都认为,特斯拉针对车展事件的危机公关并不成功,特斯拉车型的销量很可能将严重下滑。

当车展事件的热度慢慢消退,人们发现,特斯拉的销量好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根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4月份车展风波之后,5月份特斯拉在国内的零售销量依然突破了2.1万辆。

对特斯拉来说,销量的坚挺可谓是一剂强心针,让他们不必在乎所谓“销量腰斩”的谣言。不过,特斯拉真的不需要反思和改进吗?恐怕,只有特斯拉自己最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本篇文章将从特斯拉官方对于事故与车主的回应、月度与季度销量、生产技术与智能驾驶技术上的创新和海外工厂的建立这四大角度,盘点一下2021年上半年特斯拉品尝过的酸甜苦辣。

一、甩锅让特斯拉“火出圈” 车展维权真相仍成谜

如果说特斯拉之前的名气主要来源于科技创新这个标签和马斯克的个人影响力,那么2021年上半年过后,特斯拉名气来源中恐怕还要加上一项“惯于甩锅”。

1、Model 3因受到颠簸而自燃 特斯拉甩锅是车主和电池供应商

据报道,2021年1月19日,上海七宝一小区的地下停车库里,一辆Model 3发生了自燃。

车主称,自己在寻找车位过程中车身颠簸了一下,车辆底部就起火了。他看到起火就去找保安求救,而等保安带着灭火器返回车辆位置时听到了爆炸带来的巨响,他们发现车辆已经被大火包围,火势一度失去控制。幸好消防员及时赶到,扑灭了大火,虽然车辆被烧到彻底报废,但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后,特斯拉回应称:“根据车主描述,其驾驶车辆进入地库后感觉底盘发生碰撞,随即停车查看。车主发现车辆前部开始冒烟后返回车辆取出车内个人物品,在其安全离开后不久车辆开始起火。我们初步判断起火原因为车辆底部的高压电池受到撞击后引发内部电芯损伤,最终导致起火。”

然而,车主只是说车辆遇到了颠簸,并没有表示车辆底盘发生过碰撞。而且车辆在地下车库里的行驶速度并不会很快,轧过减速带时的颠簸是很常见的。另外,1月份的天气还比较冷,如果是炎热的夏季,电池岂不是更容易爆炸?

特斯拉做出回应后,不少人开始讨论到底是谁提供的电池如此不安全。面对特斯拉的“甩锅”,宁德时代也发布声明,表示“自燃Model 3搭载的电池并非公司供应的磷酸铁锂电池。”

2、新车充不上电,特斯拉竟甩锅国家电网 ?

1月30日,南昌车主涂先生向媒体透露,自己刚买6天的特斯拉汽车在第二次充电后就发生了故障。涂先生表示:“我是在超级充电桩上充电,这是(新车买回来后)第二次充电,还没开走,在原地拔下充电头,准备要走的时候,车辆发生剧烈抖动,然后主屏上面就显示一连串的故障码。”

对此,特斯拉的售后负责人表示是国家电网的电流太大了,“从诊断的数据上面来看的话,是因为瞬间电流过载导致的,我们是按照220V或380V来进行一个整流的,但是国家电网的电压会突然升高”。特斯拉的客服也说“国家电网电流太大,不能说就是我们车辆问题,不排除充电桩的问题”。

没想到,特斯拉的惯性“甩锅”这次碰到了“硬茬”,国家电网南昌公司立即给出了强硬的回应。国网南昌供电公司在1月31日凌晨发文进行了回应。

国家电网南昌供电公司在微博上“回怼”随后的2月1日,特斯拉客户支持在微博上对国家电网的答复做出了回应。不过,有些网友好像并不买账,他们认为特斯拉一味地强调一切都是误会,而不是检查车辆是否有问题,也没有为甩锅国家电网而认错,这样的道歉诚意不足。

3、车主维权路漫漫终闹出车展风波,真相却至今仍成谜

3月9日,有媒体发布了这样一段视频,视频中一辆前脸变形、前机盖弯折翘起的白色Model 3停靠在河南郑州某特斯拉体验店门口,车身周围拉起了写着“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横幅。来自河南安阳的车主张女士坐在车顶上,透过喇叭大声喊冤。

她表示,自己的Model 3在春节期间出现了刹车失灵的情况,在路过一个红绿灯路口时连续追尾两辆车,一家四口险些丧命。

特斯拉则表示,经过对车辆数据和现场照片的查看和分析,发现车辆在踩下制动踏板前的车速为118.5km/h,制动期间ABS正常工作,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未见车辆制动系统异常。

此外,特斯拉还表示愿意协助张女士完成车辆维修和保险理赔事宜。但是张女士并不买账,她连续多日在特斯拉体验店周围通过拉横幅、喊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并表示自己不认可交警判定结果、也不同意第三方检测,而特斯拉必须支付她精神损失费、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

所求未得到满足的张女士最终选择在4月19日的上海车展上以站在车顶上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方式维权,最终被在场工作人员强制带出场地,并因扰乱公共秩序而被行政拘留5天。

自此,人们关注的焦点除了特斯拉刹车到底失灵与否之外又多了一项,那就是特斯拉针对此次维权行为的处理方式。有人认为特斯拉骄横、傲慢,也有人认为车主就算是有她的难处也不该以如此偏激的行为进行维权,更有人指出车主张女士既不认特斯拉给出的数据也不认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数据,分明就是在无理取闹。

不久之后,特斯拉公布了一份行车数据,记录了碰撞发生前这辆车的行驶速度、制动主缸压力、ABS动作信号灯数据,然而有人指出这份数据记录不够完整,人们很难根据仅有的数据还原现场真实情况。

时至今日,特斯拉依旧没有提供更完整的行车数据记录,张女士也依旧是既不认可特斯拉提供的数据、也不允许第三方机构对车辆进行监测

二、争议对国内销量影响小 Model Y成最畅销车型

虽然一路走来争议不断,特斯拉在市场上倒还是个常胜将军。根据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全球范围内特斯拉共生产18.03万辆Model 3和Model Y,Model S和X一辆都没生产,今年一月改款之后还没能正式交付。

纵观国际市场,特斯拉的交付量整体比上一季度小幅增加4000多辆,达到18.49万辆。其中Model 3和Model Y仍为主力,共交付18.28万辆,Model S和Model X交付2030辆,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财务方面,特斯拉第一季度总收入达到103.89亿美元(约合673.78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四季度小幅下降,GAAP净利润达到了4.38亿美元(约合28.41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特斯拉现金及等价物、自由现金流有明显减少,是因为特斯拉购买了价值12亿美元(约合77.83亿元人民币)的加密货币(比特币)。国内市场上,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特斯拉Model 3车型在今年一季度内始终保持月销量1万台以上的水平,3月份的零售销量甚至突破了2.5万辆。

至于Model Y车型,在今年1月19日首次交付中国市场后,销量就一直稳重有升,在今年3月份就实现了月销过万的成就。然而,发生在4月19日的上海车展维权事件为特斯拉的市场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就在这段时间,人们发现特斯拉车型曾经爆出过不少的问题,而特斯拉官方早已习惯了甩锅。

有人推测,产品的不完美和官方的甩锅行为会大大打击消费者对于特斯拉品牌的信任度,特斯拉车型的销量可能会出现严重下滑。

6月初,有传闻称5月份特斯拉车型的销量“惨遭腰斩”,约9800辆的销量相比4月份约1.8万辆的销量降幅接近50%。人们开始好奇,车展风波到底对特斯拉国内销量会有怎样的影响。

没过几天,乘联会公布了国内乘用车销量数据揭露了真相。数据显示,2021年5月份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销量为9208辆,Model Y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销量为12178量,合计超过2.1万辆。

虽然上海车展维权事件让特斯拉迎来了恐怕是至今最大的口碑危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依旧无人能够撼动。而且,Model Y是在2021年1月中下旬才开始在国内交付的,仅仅不到半年之后,就取代Model 3成为了特斯拉在中国最畅销的车型。

乘联会分析,虽然车展风波难免会对特斯拉车型销量造成影响,不过车展事件是发生在4月中下旬的,而5月份销量中,有一部分车型是客户早在2、3月份甚至更早就下单购买的,这些车主受车展事件影响较小。至于Model Y销量反超Model 3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国内市场对于SUV车型更加青睐,毕竟Model Y有着比Model 3更加宽大的座舱,价格也比较公道。

三、率先采用一体压铸技术 放弃毫米波雷达

就算没有上述的“花边新闻”,特斯拉自己也足以引起广泛的争议。毕竟特斯拉一向善于创新,而在2021年上半年,特斯拉在技术上的创新再次提速了。

他们率先采用了一体压铸成型技术生产车身底盘,又推出了放弃任何雷达、基于纯视觉感知的智能驾驶系统,这两个大手笔无不令同行们惊讶。同行们忍不住开始讨论,自己要不要紧跟特斯拉的脚步,去做同样的事情?

1、一体压铸或降低20%单车制造成本,但维修成本恐剧增

一体压铸成型工艺早就在制造领域广泛得到了应用,但使用千吨及大型压铸机生产车身、底盘这样大型零部件的行为,恐怕还真是特斯拉率先做出的。

特斯拉表示,这种制造方式能够显著降低造车成本、简化工厂生产流程,所以他们这样做了。

以车尾为例,Model 3的这个部位就并没有采用一体压铸成型板件,而是由70个不同的零件焊接而成。也就是说,人们可能需要先设计70套模具,再根据模具设置夹具、加工工具等配套设施,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多台设备合作完成,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

Model Y身上,原本可能需要70个零件拼接而成的后底板,现在只要两个大型铸造件组合就能形成,Model Y的单车生产成本降低了20%。未来,特斯拉还要进一步简化这个零件的生产工艺,争取让压铸机工作一次就制造出完整的后底板。

有人指出,这样的做法虽然能显著降低单车生产成本,但并非毫无缺陷。某些车企没有这样做并非因为想不到一体铸造的点子,而是因为有别的考虑。比如,汽车上铝合金零部件的价格往往比铸铁件、冲压钢零件更高,而且铝合金零部件不支持钣金修复,万一遇到较大损伤,车主往往需要全部更换铝合金零部件才能把车修好。

Model Y的前底板和后底板均是由铝合金一体压铸成型,万一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哪怕是由一点点细微的形变,车主恐怕都不得不更换整套底板。这样的话,车辆的维修成本恐怕会让不少人感到无法接受。

2、纯视觉方案引业内争议,专家怀疑放弃雷达另有他因

除了使用铝合金一体压铸工艺生产底盘板件外,特斯拉还有一个创新之举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那就是放弃任何形式的雷达,打造基于纯视觉感知系统的智能驾驶系统。

不久前,特斯拉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智能驾驶系统“纯视觉转型”的公告。公告表示,最早于2021年5月交付到北美市场的Model 3和Model Y将不再搭载任何形式的雷达系统,此前Autopilot、FSD和其他所有主动安全性功能将全部由纯视觉感知系统和神经元网络处理系统来执行。

相比于有雷达的旧款车,无雷达的新款车只是会有少数功能暂时无法激活或者在设定上有所调整,大多数功能都得以保留。而且,特斯拉承诺会在几个星期之内通过OTA的方式重新为车辆添加暂时缺失的功能。

奇怪的是,特斯拉自己曾经也是毫米波雷达的拥护者。

早在2016年5月,有一位Modle S的车主在高速公路上开启了Autopilot功能后撒手不管,让车辆以“自动驾驶”的状态行驶。可惜感知系统没能识别一辆白色的半挂车,自动紧急制动功能(AEB)并没有发挥作用,车辆以119km/h的速度冲进了半挂车的车底,车主当场死亡。

事故发生一个多月后,特斯拉表示将提升毫米波雷达在感知系统内的重要性。马斯克表示,毫米波雷达能够准确判断出物体与车辆间的距离,且不惧雨雪、雾霾。他相信,有了毫米波雷达,车辆的感知系统就能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周围的车辆、行人或障碍物,给系统留出将车辆刹停的时间和距离。

随后,特斯拉的主流车型上便都搭载了毫米波雷达。不过,在2016年5月的那场事故之后,特斯拉车型依旧频频卷入类似的事故中,很多特斯拉车辆都是毫无征兆地撞向了静止的半挂车、警车、消防车等外界车辆。事故过程中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见效甚微,甚至根本就没有被激活。

可见就算是有雷达的特斯拉,对于类似物体的识别能力和AEB系统的反应速度都有待提高。在系统性能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曾经拥护毫米波雷达的特斯拉居然宣布要放弃它,这样的“骚操作”背后必有蹊跷。

不少业内专家依然对特斯拉采用纯视觉方案的动机表示不解。他们指出,毫米波雷达能够准确测算外界物体与车辆间的距离,又不惧雨雪、阴霾,关键是它的价格并不高昂。

就算特斯拉是为了降低成本才采用纯视觉方案的,但放弃昂贵的激光雷达还情有可原,毫米波雷达明明低价又高效,放弃它恐怕是得不偿失。传闻称,几周之内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都将对新款Model 3和Model Y中至少一款进行整车安全性重测。如果新款车型能够复刻旧款车型的优秀表现,人们不仅会更加青睐这两个车型,也会对于特斯拉走纯视觉技术路线少一些的质疑。

四、现实追不上理想 柏林、得州工厂纷纷延期开工

好巧不巧,特斯拉在建厂方面的屡屡受阻与技术革新上的雷厉风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柏林工厂为例,为了在欧洲推行特斯拉车型,马斯克在2019年年底宣布将在柏林建立特斯拉超级工厂。主要负责三电系统的生产,以及Model Y车型的最终拼装。

本来,外媒预计这家工厂在2021年7月就能正式投入使用。然而,直到今天这家工厂依然没能全面开工。原因包括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也包括法律层面上的阻挠。

2020年 12 月,一家法院要求特斯拉暂停清理拟建工厂所在地的一片森林,原因是环保人士表示,砍伐更多树木可能会危及冬眠的蛇。

祸不单行的是,2021年6月,环保组织指出特斯拉没有充分说明他们将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来防止有毒气体从工厂逸出,所以他们提议当地环保局暂缓对特斯拉发放临时施工许可。

不过,就算是有层层阻挠,柏林工厂的建设进度也并不算太慢。2021年5月下旬,外媒报道马斯克发帖欢迎涂鸦画家到柏林工厂外墙上作画。以此推断,工厂内部应该已经搭建完毕了。

外媒推测,照这样下去,恐怕到2022年柏林工厂应该能正式投入使用。好在美国老家的得州工厂还算给力。虽然新冠疫情多少影响进度,但没有让工厂的建设停滞不前。

就以大型压铸机的应用为例,外媒报道,2021年1月20日前后,工人们就为大型压铸机打好了混凝土地基,并开始了大型压铸机的组装。2021年5月中旬,德国一名铸造生产专家Axel Turck发布了一组Model Y前底盘件的照片,这种底盘件正是由得州工厂大型压铸机生产的。

也就是说,从大型压铸机运抵厂区后,仅仅过了4个月,它就成为了生产线上的中流砥柱。2021年6月初,外媒报道得州工厂的Model Y生产线建设取得了新进展,Model Y生产线上增添了几个机械臂,工人们正在对它们进行测试。也就是说,这条生产线可能快要搭建完毕了。

外媒表示,最早在今年年底,美国东部的消费者就能买到由得州工厂生产的Model Y车型。

2021上半年是特斯拉快速成长的半年

2021年上半年的经历对于特斯拉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在这短短的半年中,特斯拉感受了品牌产量与全球销量骤增时的踌躇满志,忍受了在柏林、得州建厂受挫时的软磨硬泡;在推进加速技术革新时听腻了来自行业内外的质疑,在车展维权风波期间挨过了汹涌的民意,看到5月坚挺的国内销量后恐怕还要庆幸一下“劫后余生”。、

以上这些连续的大起大落在特斯拉过去的经历中是没有的。

与一些豪门车企相比,特斯拉成立时间更短、更乐于创新,技术路线和运营方式都更灵活,这是好事。不过,新企业终将慢慢变成老企业,而要想经营得长久,新企业恐怕还需要历练。

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很可能会迅速变得成熟。特斯拉有了这样的经历,肯定也会迅速成长为更成熟、更受欢迎的企业。

感谢时间、收听下期见!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罗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