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生活小管家0702
2021-07-02 08:33:31 字号:

这4种“伪粗粮”,注意辨别

近年来很多人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比如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粗粮受到人们追捧。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吃了一辈子,吃得都是“伪粗粮”。这些不仅无法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还不利于控制“三高”等慢性疾病,甚至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姜洪波2019年11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日常生活中,大家要警惕以下“伪粗粮”:

1、部分全麦面包。 部分“全麦面包”就是“伪粗粮”的典型代表,因为真正的粗粮有很多膳食纤维,所以它的口感相对差一些,因此厂家就会增加更多的糖、油和盐甚至是小麦粉来减少口感的不适,相对它的营养价值就下降了很多。

 2、部分麦片、杂粮饼干 。此外,一些麦片、杂粮饼干,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让口感更好,常会添加一些糖、奶精、糖精及很多种添加元素,口感好了,但是热量增加了,而且为我们的身体带来的饱腹感变差了,膳食纤维带来的这些营养价值自然也就降低或者抵消了,达不到被人体利用吸收的目的。

 3、部分杂粮馒头。此外,还有部分“杂粮馒头”,如紫薯馒头或玉米面馒头,打着营养价值高的标签,但事实上,有些不仅加了糖,更有甚者会利用精面和色素来混淆视听。 

4、久煮的粗粮粥 粗粮由于膳食纤维含量多,因此口感比较粗,所以很多人在用其煮粥的时候喜欢煮久一点,糊烂一些,但是,这样容易使粗粮中的淀粉糊化,虽然口感变好了,但是也使粗粮额营养价值降低了。

哪些才是真粗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中提到,粗粮是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处理但仍保留了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层的谷物。 与经过反复加工的细粮相比,粗粮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植酸和酚类等植物化学物,有着细粮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 比如,小米、糙米、燕麦、玉米、高粱、大麦、黑米等。 所以日常生活中想要吃粗粮,可以选择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粗粮食品,比如用南瓜、玉米面、小米面、面粉、酵母等做成玉米面馒头。

如果自己不想做,选择一些现成品时就需要看配料表。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2016年5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最常见的就是袋装燕麦片,最好选不加糖的,还有就是比较方便冲调的谷物粉。对于消费者来说,要看清食物配料表,比如若配料表中的第一种成分是“全小麦”、“全麦”,那才是全麦食品。 

多吃真粗粮,才对身体益处多

1、降低死亡率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近40年来,共185项前瞻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共包含1.35亿人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与吃膳食纤维最少的人群相比,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最多的人群的全因死亡率降低15%,经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降低冠心病、中风、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2、预防癌症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还与癌症风险降低有关,尤其是肠癌。匹兹堡大学研究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将20名非裔美国人和20名非洲当地农民的日常饮食对调,他们发现,通过影响受试者肠道微生物群中与癌症风险有关的生物标志物,高膳食纤维、低脂饮食对结肠癌预防具有潜在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吃膳食纤维最少的人群相比,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最多的人群癌症死亡率降低13%。而经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使结直肠癌风险减少16%,具体而言,每天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每增加8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8%。

 3、保护心血管 2018年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以从天然膳食纤维中消化产生一种物质,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组织重塑,从而减少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4、改善睡眠 2020年一项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研究表明,有些膳食纤维经过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生的生物活性分子益生元可抵抗压力、改善睡眠。科学家们发现,通常压力会引起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激增的一些细菌代谢产物中则包括了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的分子。但用添加益生元的食物喂养大鼠,可以保护肠道菌群多样性,通过肠道产生的代谢分子减轻压力的负面影响。

 吃粗粮记住3点 。1、合理搭配 由于粗粮膳食纤维含量多,因此需要适量食用,所以在食用粗粮的时候需要搭配一定的细粮和其他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粗粮及全谷类制品摄入在50~100g为宜。

补充水分 因为膳食纤维吸水量大,所以,日常饮食中添加粗粮的人要喝更多的水以润滑膳食纤维,避免导致便秘等情况的出现。 

3、各种粗粮换着吃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姜洪波2019年10月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不同的粗粮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应该换着吃。如玉米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 E、维生素 B6、烟酸等,但所含烟酸为结合型,如果食用前不进行碱处理,就不能被人体利用;小米中含有大量维生素 B1、B2,但其氨基酸组成不理想,赖氨酸过低。此外,不仅要种类换着吃,吃饭也可以换着花样,从而让粗粮更加美味。

下半年这些好消息不要错过!事关你的健康、车子和钱袋子......

今天是7月2日,2021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半。在下半年里,有哪些与你有关的好政策、好消息不容错过呢?赶紧一起来看看吧,可能会影响你的健康、车子和钱袋子!

01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年底前出台实施办法

建立完善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统筹保障机制,在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逐步扩大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将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共济保障。

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纳入门诊保障范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在2021年12月底前出台实施办法,可设置3年左右的过渡期,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02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同步提高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40元,达到每人每年320元。

进一步放开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03老年人打车就拨95128,年底前正式开通

推广应用95128约车服务电话号码,更好地便利老年人打车出行。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确保本省份不少于50%的地级及以上城市2021年9月底前上线试运行,2021年底前正式开通使用。

04.7月1日起特困人员认定条件适当放宽!

新修订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已经于2021年4月15日民政部第8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适度拓展了“无劳动能力”的残疾种类和等级,在原有认定“一、二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一级肢体残疾人”为无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肢体残疾人和一级视力残疾人”,规定上述残疾人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办法》完善了“无生活来源”的认定条件,认定特困人员“无生活来源”的具体条件是其收入应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当地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

05机动车发票使用新规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共同制定了《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自5月1日起试行,7月1日起正式施行。销售机动车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时,应遵循以下规则:按照“一车一票”原则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即一辆机动车只能开具一张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明号码”栏,销售方根据消费者实际情况填写;消费者丢失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无法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或者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应向销售方申请重新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打印内容出现压线或者出格的,若内容清晰完整,无需退还重新开具。

06租赁企业向个人出租住房减征增值税

2021年10月1日起,住房租赁企业向个人出租住房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征收率减按1.5%缴纳增值税;对企事业单位等向个人、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出租住房,减按4%税率征收房产税。

07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

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以稳定农民收入。

08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延长至年底

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继续实施以工代训扩围政策、继续实施困难人员培训生活费补贴政策、继续放宽技能提升补贴申领条件、继续实施就业见习补贴提前发放政策、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支持毕业生基层就业和升学入伍、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八方面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上述前七项政策受理期限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支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延续实施至2025年12月31日。

感谢收听,下期见!


来源:电台节目

编辑:罗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