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医保药品目录要调整了!抗肿瘤药品、儿科用药有望纳入
01医保药品目录要调整了!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标志着新一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新一轮的目录调整有哪些亮点?
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会员姚宇:一些抗肿瘤的药品,还有一些治疗慢性病的时候,花费比较大的一些药品,还有罕见病的用药、儿科用药都会被纳入到重点调整范围。主要考虑有确定疗效,疗效比较好,另一方面是价格比较优惠。今年最大的亮点是一批新药要纳入到新的目录里来。通过医保局这边一次性纳入到新的调整目录,鼓励全国的医院能够使用这些药品,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够得到新药的这些福利。
专家表示,此次可能调入目录的药品包括: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以及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
从医保部门的角度,一方面希望更多更好的药品能够尽早上市、尽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尽早让患者获益;另一方面,我国基本医保筹资很有限,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只有800元左右,其中三分之二还来源于财政补助,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保障基本”的制度定位,重点将临床价值高、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纳入目录。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考虑临床价值、不良反应、药物经济性等因素,经评估为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将会被调出。
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会员姚宇:一类是在国家药监局已被明确注销、吊销批文的药品。第二类是在过去使用当中,疗效不是很好的一些药品。另外是疗效不是很明确,价格又特别高的一些药品,比如说一个疗程就要花10万元以上,这些药品肯定会被重点关注。全国医院使用过程当中,用的量特别小的药品也会被调出来。
提醒!大雨过后遍地爬的这种大蜗牛千万别碰,有人摸了后发烧到40度!
最近,进入雨季,各地雨水繁多。一场大雨过后,马路或者公园的草丛边,就出现了一群气定神闲的大蜗牛!
可有人却觉得它很萌,蹲在路边逗它玩,甚至还有老师觉得“机会难得”,赶紧布置观察蜗牛的作业。但有人却因为摸了摸这种大蜗牛,导致发烧到40度。
提醒!大雨过后遍地爬的这种大蜗牛千万别碰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了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更可怕的是,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小孩子免疫力低,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更容易中招!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所以,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更不要捡回家吃!
医生提醒:夏季一定要防六条虫!
寄生虫之所以能进人体内,大都是因为人们这张贪吃的嘴。多位专家在2013年6月3日健康时报一篇文章中提出忠告:夏季防好六条虫!
1.醉蟹——肺吸虫
随着醉蟹入口,肺吸虫也堂而皇之地进入肺里。“宁波市每年都会查出60~80例肺吸虫病,其中大部分是吃醉蟹、醉虾导致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治所张劼楠介绍。
张劼楠说,肺本身比较娇气,里面有了寄生虫,除了常见的咳嗽、胸痛、有胸腔积液等,如果任其游走到大脑,会有癫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2.生鱼——肝吸虫
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而传染给人,在日本、韩国、法国等27个沿海国家都曾有爆发肝吸虫病,仅日本就曾报告过3万多病例。我国广东省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据广东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处的数据显示,仅在1990年至2004年间,广东约500万居民感染肝吸虫病。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营养科卞华伟介绍,肝吸虫虫体大小为5~10毫米,而人的肝脏约两个手掌大小,不及时排虫,肝脏就会挤满肝吸虫,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肝脏内的肝吸虫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出现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变成肝硬化。②
3.嫩牛排——牛带绦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高键介绍,牛肉是最不应该生吃或嫩吃的,牛身上有许多人畜共生的寄生虫和病菌,而牛带绦虫以人为其唯一终宿主。现在不少人应酬时为了显示自己“洋派”,牛排要五六成熟,或干脆点价格昂贵能生吃的牛肉,万一感染了牛带绦虫真是得不偿失。特别是从菜场、超市买回的牛肉,自己做牛排时一定不要贪图尝鲜,完全做熟了再吃。
4.螺蛳——管圆线虫
看着各个海鲜大排档上种类繁多的螺,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病研究所研究员郭增柱隐隐担心。
广州管圆线虫并不仅仅藏身在福寿螺体内!早在2006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詹希美教授就做了对东风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比例高达27%,最多的一只携带了622条广州管圆线虫。这条虫子很凶猛,发病迅速,一进体内就直奔人体司令部的神经系统,除了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
5.涮锅——弓形虫
“来我们科看弓形虫感染的备孕或孕妇比较多,再就是吃涮锅后的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朱丽影介绍,弓形虫病最会隐藏,除了接触过猫狗,最多的原因就是涮火锅一味追求鲜嫩口感,肉片入锅蘸蘸热水就出来,真是名副其实的“涮”。
正常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只有少数人初次感染(或称原发性感染)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症状消失。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或有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弓形虫感染便会转为急性或亚急性感染,这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有的甚至发生严重的后果。
6.鳝鱼——颚口线虫
“曾有个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红肿,怀疑是荨麻疹,对症下药后,却总不见效,后来,皮肤看上去就像一幅‘地图’,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医生怀疑是感染了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是颚口线虫感染。追溯源头,发现是因为吃了爆炒鳝鱼。”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袁正丽说,除皮肤上的表现外,感染此虫后,有的还会有低烧的表现。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课题,为追踪颚口线虫的来源,他们曾采购了10斤黄鳝,然后解剖分离,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平均每斤黄鳝体内居然有25条颚口线虫。
除了在皮肤游走外,幼虫还可能会“流窜”到内脏,到达肺部,引起咳嗽、胸痛等;如果钻入眼睛,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失明;最可怕的是,如果幼虫钻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引起颅内感染、颅内高压,有生命危险。
38元一位的烤肉自助,68元一位的海鲜自助,为什么那么便宜?厨师说出了原因!
“38元一位的烤肉自助”“68元一位的海鲜自助”......这些自助很多人都见过,有的还吃过。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便宜?难道老板亏本赚吆喝?
其实,看似非常便宜,但你可能真的吃不回本,老板还有得赚!不久前,在今日头条问答平台上,一位曾在自助餐厅工作的厨师,说出了“为什么这么便宜”的原因!
我曾在自助餐厅工作过,有80张台的规模。老板告诉我:“我们店68元一位,别说是人,就算拉一条狗狗来吃,只吃肉也吃不回本”。
当时,我是那家店的厨师,每天采购来货都需要经过我签收,包括海鲜、肉类、素菜、水果、干货等。知道了其中的一些内幕,也明白了自助餐便宜是有道理的,但便宜归便宜,只要经营得当,还是有得赚的。
原因一:大部分的肉类、海鲜是冷冻货
38元一位的烤肉自助,68元一位的海鲜自助,这类几十块钱的廉价自助餐,不能说全部,只能说大部分的肉类、海鲜是“冻货”。毕竟自助餐开门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不是做慈善家,如果全部是新鲜的,还卖这么便宜,是赚不了钱的!
新鲜的牛肉,一斤就要60多块钱,鲜羊肉也要50多。普通人一餐食量在1斤左右(不算酒水),假设全吃牛羊肉,或者皮皮虾、蟹类,光吃一斤净重的情况下,自助餐厅必然是亏了。但哪有亏本的买卖呢,所以得降低食材的成本。特别是鸡翅、小鸡腿、鸡胸肉等冻品,拿货价很便宜。
比如鸡胸肉在冻货市场,一斤也就5块钱左右;一箱羊肉串里面有300串,价格在250块钱左右,平均一串1.2元。可能有的人想说,吃羊肉串能回本,据我所知有很多自助餐厅的羊肉串是限量供应的。
其中有的冻货是从国外进口的,尤其是在南美洲那边,鸡爪、鸭脚、牧畜内脏等很少有人吃,价格必然就低。一般大厂的冻货,除了肉质口感差些,本身质量没有问题,只要包装上有QS标志,都是过检产品,能放心吃的。但是考虑到中间商冷库里,存放着一大堆,有些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进的货,存放了多长时间?
其次,一般自助餐厅不是每天都采购冻货,而是一次性拉回了很多。上菜给客人吃之前,必须得先解冻,有时用不完再放回冷藏,这回的肉难免就存在一些问题了。
原因二:用鸭肉冒充牛羊肉,顾客很难分辨
这类真肉冻货还算好的,有的店家为了提高利润,用的牛羊肉是“混合肉”。比如说牛排,38一位的烤肉自助,还想吃到货真价实的牛排,恐怕想多了。
这种牛排用到原料是鸭胸肉为主,加入了香辛料,淀粉、色素等制作而成的,完全没有一点牛肉的成分。从外观上看,挺像牛排的,不过好歹鸭胸肉也是真肉,鸭胸肉比例超过70%,剩下的是淀粉、调料等。就怕那种更次的,有些鸭胸肉只有50%,和30%而已。羊肉串也能用鸭胸肉“代替”,鸭肉加羊脂肪,加淀粉、香料等制作而成,不仔细吃还真辨别不出真假。
原因三:各种肉丸类很便宜,别想着是纯肉制作
这类自助除了肉类、肉串,还有一类就是各种肉丸,不过这些肉丸你就不要想着是纯肉制作了。比如说海鲜丸子(包括蟹柳、鱼丸、鱼饼、鱼卷等),原料上大致一样,无非就是用鱼糜,什么是鱼糜?简单的说就是鱼虾杂鱼边角料搅烂成糜,然后加以玉米淀粉、 大豆蛋白,弹力素等做的。
还有更次的海鲜丸子,不用鱼糜,只要淀粉、大豆蛋白、肉味香精、复合磷酸盐、卡拉胶等十来种食品添加剂就能做成。这种可谓是真正的高利润,而且口感更佳、Q强爽滑,味道香浓。
水分更大的是牛肉丸,真正的牛肉丸可不便宜,一斤普遍不少60块,像那种廉价的自助火锅里的牛肉丸,试想是真的吗?那些都是由鸡鸭肉,或猪肉糜为原料,加香精,淀粉、焦糖色、牛肉味“骨髓浸膏”等食品添加剂做的。
原因四:海鲜不鲜,不敢保证全部是鲜活的海鲜
只要是肉眼可见鲜活的海鲜,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可要知道“一分钱一分货”,廉价型自助餐,不敢保证全是鲜活的。我当时工作的那家店,由于锅底要额外加收25块钱,酒水也是要收费的,所以利润尚可观。海鲜品种虽然不多,好在大部分是新鲜的,蛏子、花甲、虾蟹(个头偏小),水龙鱼、黄腊丁、小黄鱼、鲳鱼都是从海鲜农贸市场采购的,品相都不错,鱼鳅端上桌还能蹦起来。
有段时间花甲涨价很快,一斤升到二十几块钱,根本赚不少,于是买了冻货,一斤6块钱。还有像冷冻八爪鱼,20斤才4百块钱左右,冻花螺一斤9块钱,冷冻梭子蟹一斤不到10块钱。
原因五:“饱腹产品”会优先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一般自助餐厅都会把“饱腹产品”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这里指的是糕点、甜点、寿司、油炸等高能量的食品。通过视觉上的丰盛感和美感,先饱消费者的眼福,再饱消费者口福。
这类食品的饱腹感很强,但不值几个钱,一旦客人稍微吃一些,尤其是蛋挞等糕点,吃几个就容易口干,无意中多喝了饮料,那么高价的食品就吃不了多少了。
可乐、雪碧、芬达等,很多是有勾兑的,尤其是酸梅汤,当时用的是酸梅膏,兑25倍的冰水制作而成。如果是罐装的,拿货价确实不低。
水果也是“饱腹产品”,香蕉和柚子实惠,饱腹感强,吃西瓜,水分大,一会别的吃不下。
此外,现在大部分自助餐厅用餐时间规定为120分钟,而价格、新鲜、稀有的食物,一般都要排队且限量,有时就连生蚝都排队,还每人3个限量。所以,有部分人嫌麻烦浪费时间,就会选择“常规产品”,比如毛肚一类的食物,这种不值几个钱,但往往是利润很高的产品!
最后,你看到这里明白了为什么“38元一位的烤肉自助”、“68元一位的海鲜自助”,这么便宜了、老板还有得赚了吗?
感谢收听,下期见!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