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生活小管家0712
2021-07-12 10:42:54 字号:

11岁女孩被妈妈用农药焗头驱虱,进ICU差点连命都没了…土方慎用!

家住东莞石排镇的11岁女孩小玉,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成为虱子的乐园。妈妈想起自己小时候,当时家里老人用的就是土法——农药焗头。她很快找来一包“甲拌辛”,均匀涂抹至小玉头发中,然后用保鲜膜将头发严密包裹起来,并告知小玉保持三小时。

结果到了晚上,女儿出现不适,妈妈赶紧将女儿送到了石排医院。由于病情危重,小玉又被转送进东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接诊时,迅速判定为有机磷中毒,立即把玉儿的头发剃净,彻底清洗头皮。经过系统治疗后,几天后,小玉脱离了生命危险,顺利康复出院了。

甲拌辛是一种由辛硫磷和甲拌磷复配成的混合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中毒,严重中毒者可能导致迅速死亡。

而类似的土法,不少人小时候都用过,现在想想感叹命大而据媒体报道,老河口市竹林桥镇有位妈妈,因患儿头上生虱子,用农药敌敌畏洗头灭虱,并用塑料袋将头部包裹,因有机农药中毒导致孩子中毒身亡这种新闻也不是第一起

所以再次提醒:土法不一定科学,家长需仔细甄别,警惕副作用。

【警惕】孩子在浅水区溺水!旁边却至少有三个大人?

01炎炎夏日,如何消暑,大家自然而然地想到水上乐园,由于水上乐园的趣味性强和满足孩子们下水的需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水上乐园性质的游乐场遍地开花。

但是,前几天,江西赣州就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9岁小孩在水上乐园溺亡。7月3日下午,江西赣州同威水上乐园,现场视频显示,在沙滩上,有好几名成年男子托举着一名身穿蓝色泳裤的男孩,向园外跑去。

同行的一名身着白色衬衫,疑似是工作人员的女性一边拿着对讲机,一边打电话。与此同时,广播里传出一名男子的声音“没关系,没关系啊,小事故啊。”

现场有不少身着泳装的游客围观,当时天色正亮。据水上乐园的工作人员介绍,事发时小孩穿着游泳衣,正在浅水区游泳,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另一段视频显示,天色已暗,该水上乐园依然在正常营业,不少游客携带游泳圈排队进场。

事后,水上乐园表示,溺亡小孩今年9岁,事发时在浅水区游泳,而广播员连喊“没关系”是因为当时工作人员并不了解真实情况,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02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水上乐园虽然确实丰富了市民的娱乐活动,是夏日里不可多得的好去处,但是为何频频发生意外呢?还是在水不深的浅水区。

关于浅水区发生意外的现象,很多救生员把注意力都重点集中深水区,其实浅水区比深水区更容易出事,因为不会游泳的人通常不会往深了游。哪怕是成年人,在浅水区如果滑倒了,会游泳的能游起来,不会游的只知道拼命挣扎极易出现溺水事故。

你见过这样的溺水吗?

一个孩子,在浅水区,周围一米之内全部是大人,但孩子最后溺水而亡了。在芬兰,就发生过这种很神奇的溺亡事件:

一个孩子在水里,手脚扑腾,也没有哭喊大叫,更没有大喊救命,很安静,漂浮在水里。他的周边,起码有三个大人。

还有一个大高个就站在水里看着他。然而,这个孩子,就这么眼睁睁地溺亡了。而事实上,周边的大人们,并不是故意不救,问题在于,他们根本没有觉得这个孩子出现了异常情况,以为孩子在玩水。

他把头埋在水里,没有呼喊,手脚不停划动,完全看不出来有任何异常,我还以为他在潜水玩儿呢?!”

其实,这是绝大部分人关于溺水的误区:溺水的人会呼救,会挥手大喊,会使劲扑腾,总之,会发出求救信号,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这才是孩子溺水的真正特征

1.孩子戏水一定会发出声音,只要孩子突然安静下来,大概率是出现了问题。

2.孩子在溺水状态时,不会折腾,而是安静地站立在水中,半仰着头,意识模糊。这是孩子在溺水时的真实样子,半个脑袋在水里,半个脑袋在外面,手不停在水中划动。

3.孩子在溺水时,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呛水,第二个过程才是溺水。

呛水过程中,孩子会扑腾,会在水里起伏。这个过程很短暂,但并非没有。父母如果细心,观察到了,迅速把孩子救上来。

呛水过程后,孩子慢慢下沉,肺部进了一些水。这个时候,呼吸系统会控制人体。孩子会拼命仰着头,把头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气。

这个时候,孩子进入“无声溺水”阶段。他们不会呼喊,不会叫,不会扑腾。你看着像是在玩水,其实正在下沉,慢慢死去。

所以,如果看到有孩子这样在水里,请大人们不要怕麻烦,不管是不是你孩子,请大声问一下这个孩子是否还好?

03关于孩子溺水,还有一种情况,干性溺水。

大多数父母是不是认为,孩子只要离开水,就不会再有任何溺水危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名10岁小男孩,和妈妈去泳池玩。结束之后两个人走路回到了家,小男孩洗了个澡,之后说很困,就睡起了午觉。一个小时后,妈妈准备叫醒小男孩,结果却看到小男孩完全变了样!孩子的脸上被好似海绵一样的白色泡沫覆盖着!

妈妈慌忙上前,一遍遍地叫小男孩的名字,晃着小男孩的身子,可是男孩已没有了任何反应。她赶紧将孩子送到医院,但医生却宣布抢救无效——孩子在床上溺死了。这就是“干性溺水”现象。

什么是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是因吸入液体的刺激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也就是说,吸入的水进入气管,为了不让肺部进水,嗓子眼就关闭了,于是导致无法呼吸,可以说是“自己慢慢憋死了自己”。

小孩很容易发生“干性溺水”,去游泳池游泳,呛水了,刺激到了喉部机头,回家之后,喉头肌肉发生痉挛,导致呼吸道关闭。于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虽然概率小,但“干性溺水”一样需要父母们重视:

①游泳时,家长要时刻盯着孩子,发生呛水时,尤其要小心,因为呛水,容易引发喉部痉挛。

②游泳结束后,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孩子有呼吸困难、嗜睡、痉挛等症状发生,及时送去医院。

04不管如何,孩子们去游泳,父母切记注意四点:

第一、孩子游泳,父母必须要跟随看护。

第二、游泳时刻关注孩子,只要发现孩子安静下来了,大喊一声,如果没有回答,立即下水去救。当然,也希望大家在游泳时可以多留意下周边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表情不对,马上出手救援。

第三、游泳结束后,不要轻易掉以轻心,发现孩子有不适,立即送往医院。

第四、告诉孩子,发现同伴落水,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自行下水救人,赶紧上岸,马上向大人呼救,我们不希望再发生“同伴落水,同伴施救,一同溺亡”的惨剧了!

家长请注意!中消协揭露六大校外培训乱象!

暑期来临,有些家长已经或者正在筹划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班。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等六大校外培训乱象,并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及不菲的培训费,应理性看待、慎重选择↓↓↓

01合同纠纷

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

相关案例

2020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消费者吴先生为其小孩报了当地一家培训机构的思维导图培训班,缴纳培训费用9000元,双方签订了培训合同。

其小孩学习了19天后,吴先生感觉小孩对该课程没有兴趣,遂要求该培训机构按照合同载明的“未学满一个月,按70%退款”的条款约定,退还自己现金6300元,但培训机构只同意退款5000元,于是消费者投诉至阆中市消委会。经消委会调解,经营者最终退还了消费者剩余款项。

02财产安全

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

03价格欺诈

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例中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以共计3650万元的顶格罚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

相关案例

在虚构原价方面,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案例中的邦德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2020双12‘邦德大促’”活动信息,标示“2节试听课+期末高分秘籍,原价430元,现价仅12元”。实际上,该套餐是全新体验活动,其所谓的“原价”此前从未销售过。

在虚假优惠折价方面,如卓越教育在其官网选课中心页面以划线价2600元、划线价5250元分别作为数学培训班1和数学培训班3的被比较价格。然而,这两门课程的实际售价仅为1元,所谓的划线价并非真实、有据。

04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也是备受消费者诟病、引发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夸大宣传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机构资质或者实力、虚假用户好评等方面。

05缺乏资质

按照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从事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但实践中,培训机构证照不齐或者任课教师缺乏资质等问题大量存在。

  教育部等4部门2018年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有关通报显示,截至5月在摸排到的近13万所校外培训机构中,证照不齐的占到六成以上。缺乏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师资队伍不稳、教学水平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引发消费者不满。

06焦虑营销

当前,从公交车站、楼宇电梯等实体场所,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都充斥着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式”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广告语,引发广大家长焦虑,觉得不给孩子报班,就是在虚度时光、浪费光阴,即便孩子平时成绩很优秀,也会担心被其他报了班的孩子赶超。据媒体报道,有家长无奈表示:“各种帮助解题的软件,让孩子遇到困难不是首先去独立思考,而是立刻拿起手机寻求软件帮助”“自从上了在线辅导班的课程,孩子的视力直线下降”“身边同学同事都在报辅导班,只能随波逐流,关系到孩子的成绩,谁也不敢落后。”

中消协认为,校外培训服务虽为商业行为,但也不能背离教学育人的初衷,更不能沦为黑心商家借机敛财的工具。

   中消协敦促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和有关政策要求,摒弃不良营销手法,诚实守信、合理收费,切实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利;要不断提高培训服务品质,用心育人、规范发展,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中消协提醒:

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家长在重视孩子学业进步的同时,还应关注和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逻辑思维、社交礼仪等多个方面,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衔接与补充。

若孩子即将步入初三或者高三年级,家长还应重视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教导孩子做到劳逸结合、适度用眼。此外,家长要对经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孩子给予特别关注,引导和控制孩子使用这些设备的频次和时长,防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长时间、不间断地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造成伤害。


来源:安乡电台

编辑:罗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