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身边幸福”。2024年,安乡县坚持民生优先,以50条旧巷道改造为抓手,全力推进城市提质更新,让“推窗见绿、出门有景”成为居民生活新日常。
走进深柳镇北中巷,沥青路面平整延伸,外墙彩绘生动鲜活,停车文明井然有序。一场以“共建共享 做有素质的安乡人”为主题的长桌宴在此热闹开场。居民们端出拿手好菜,共庆家门口的“新生”。而在半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违建挤占消防通道,空中“蜘蛛网”密布。通过群众自主拆违、捐资共建,北中巷实现雨污分流、线缆入地等10余项改造,并建立“巷道长”长效管理机制。
“改造后路宽了、灯亮了,再也不用‘蹚水出门’了!”居民章立正端着热腾腾的水煮鱼片感慨道。作为捐资者之一,他全程参与施工监督,“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这钱花得值!”
过去,安乡县城巷道狭窄、排水不畅、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居民。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安乡县创新推行“五个一”共建共享共治模式,通过“一场屋场会定方案、一张施工图明任务、一份拆违清单疏堵点、一本捐资台账聚合力、一名巷道长抓长效”机制,发动群众自主参与改造。同时,改造工程严格遵循“先地下管网、再空中线缆、后地面设施”的科学流程,系统推进雨污分流、线缆入地等民生工程,同步融入“共建共享、旧貌新颜、精打细算、常态长效”16字治理理念,实现民生工程从“政府建群众看”到“群众议共同管”的治理跃升。
安乡县城镇更新提质工作专班督导组组长陈诚介绍:“安乡县旧巷道改造工程总投资1.53亿元,计划升级50条街巷,惠及4871户居民。截至目前,已完成保健巷、政法巷等33条巷道改造,剩余17条预计5月底全面竣工。”
为破解老旧巷道“改时新、用后乱”的治理难题,安乡县创新建立“巷道长专户+责任制”双轨机制:一方面设立专项账户管理改造结余资金,确保路灯维修、绿化养护等日常维护有稳定来源;另一方面由居民推选巷道长牵头成立自治小组,制定《巷道文明公约》,将停车规范、垃圾分类等20项细则纳入常态化管理。如今,昔日杂物堆积的墙角变身“小花园”,斑驳墙面变身“文明画廊”,空中“蜘蛛网”悄然入地,条条“高颜值”街巷正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明风景线。
来源: 安乡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琼子
编辑:黄晨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